毛朝晖:荀子礼论中规则与美德统一性的宇宙论论证
民主轉型過程中蔣經國、李登輝扮演重要角色,增加功過論定的難度。
林錫耀表示,在大選期間,很多人都希望林飛帆幫忙「站台助選」,林本身就已經是政治明星,願意繼續留下來黨部服務,「是本黨之福」。原住民族事務部主任由屏東三地門鄉鄉長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Cemelesai Ljaljegan)兼任。
民進黨新設的「網路社群中心」,則由蔡英文競選總部發言人廖泰翔接主任,競總網路社群中心成員楊敏出任副主任。廖泰翔自己則表示,除了既有的網路小編工作之外,黨部接下來會加強數位互動。新任秘書長林錫耀下午率所有一級黨務主管宣布,根據蔡英文提出的「民進黨三大任務」,民進黨將成立新的常設單位「網路社群中心」,另外有多名在競選總部擔任核心成員,以及青年立委參選人也都進入民進黨成為一級黨務主管。中國事務部主任由國家安全會議資深研究員吳峻鋕出任。競選團隊、立委候選人都入黨擔任主管 此外,上次選舉民進黨提名到艱困選區參選、但落選的「台灣派隊」,這次也安排進入黨中央,擔任主管級工作,這樣的安排主要是希望能夠承接總統大選的選戰能量,把大選經驗融入未來民進黨的黨務工作。
包括競選總部發言人、前台北市議員顏若芳將出任新聞輿情部主任。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另外在這次大選中負責社群網路的前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今年3月之後就從蔡英文競選總部轉任黨部擔任副秘書長,將留任黨部,負責文宣、網路、新聞與年輕世代人才的培育,林錫耀稱他在社群網路上「表現非常出色」,將與熟悉黨務工作與各地組織系統的資深黨工高幸雪,3位副秘書長共同協助林錫耀掌管黨務工作。衡諸各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都由大主教、神父、具有公信力的學者等出掌,原因在此。
在此前提下,才能在大眾共知共感的基礎下保存記憶、去除威權遺緒、不再重蹈覆轍、確立民主價值。林為洲所提出的並非無意義的尋釁,只是準備不足。第六條進行平復司法不法時「識別加害者並追究其責任」,要求促轉會追究加害體系及加害者的立法意旨相當明確。《促轉條例》所交付的四大任務都可規劃成重要主題:台灣各縣市有哪些重要的政治案件?威權體制如何利用人性?不同族群的受害情形有何異同?共產黨員可以除罪化嗎?蔣介石在白色恐怖中扮演甚麼角色?人們為何成為共犯?線民檔案應該公開嗎?威權統治對台灣社會造成何種傷害與影響?社會和解可能達成嗎?透過公聽會、論壇、電視轉播、專題節目、新型態媒體做為媒介,強力傳送給全國民眾、以達共知共感。
然而,2017年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促轉會成立時,已接近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但是,台灣有著不同的政治發展背景,無法橫向移植他國做法:國民黨政府近半個世紀長期執政,黨國特性深入社會肌理、民眾習焉不察。
這是台灣民主化以來,第一次以國家元首的高度面對此課題,歷史性的機會之門乍現,讓許多人抱持極大期待。促轉會處理加害者與被害者問題,是高度政治性機構,應該維持最起碼的形式公正,以俾獲取社會信任。而上述成果也明顯集中在檔案開放與調查,其他三大任務的進展不明。因此,在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的首要工作,應該是面向大眾、帶領議題、喚起對威權歷史記憶與關心。
12月,作為獨立機關的促轉會主張三軍儀隊撤離中正紀念堂,蔡英文總統竟然表示「不是促轉會說了算」,公然掌臉,促轉會默然無聲,此後趨於低調。其次,《促轉條例》第四條規定真相調查時,必須「釐清壓迫體制加害者及參與者責任」。而促轉會正副主委長期出缺,蔡政府不予補正程序,僅由立委護航通過預算,都使該會正當性大大受到傷害。促轉會若真的常設化,不僅與既存的檔案局、國史館、人權館等功能重覆,政府組織疊床架屋不說,不啻宣告我國轉型正義工作永遠還在路上,那就真的成了「台灣奇蹟」了。
《促轉條例》第十一條要求該會任期結束時應向行政院長提出促進轉型正義工作的規劃方案及具體實施步驟,若有制定或修正相關法令必要時,需同時提出草案,促轉會應及早規劃籌謀。民主轉型過程中蔣經國、李登輝扮演重要角色,增加功過論定的難度。
為鼓勵威權體制參與者說出真相,準用證人保護法關於證人保護及豁免刑責之規定、或免除公務員之相關行政責任(第十六條)。首先,主動面對社會大眾,引領議題,喚起民眾對轉型正義的關心。
蔡英文政府執政之初,2016年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成立,以密集舉行公聽會的方式,調查國民黨不當黨產、婦聯會、救國團,運作得虎虎生風南非則是為了黑白種族和平共存,鼓勵加害者交代真相換取和解。促轉會成立兩年來的主要成果:三次舉辦撤銷判決儀式,建立轉型正義資料庫,公布〈林義雄宅血案調查報告〉與〈陳文成案調查報告〉,主要對象是受害者與家屬,或以官僚模式、靜態化、紙上作業的方式進行,對社會大眾穿透力、擴散性不高,相當可惜。像民進黨政府這樣提名受害者家屬擔任促轉會主委,實屬罕見。在此前提下,才能在大眾共知共感的基礎下保存記憶、去除威權遺緒、不再重蹈覆轍、確立民主價值。林為洲所提出的並非無意義的尋釁,只是準備不足。
《促轉條例》第十一條要求該會任期結束時應向行政院長提出促進轉型正義工作的規劃方案及具體實施步驟,若有制定或修正相關法令必要時,需同時提出草案,促轉會應及早規劃籌謀。針對促轉會未來一年轉型正義工作的推動,筆者有以下期待。
其一,立委林為洲質詢時指出,楊翠是受害者家屬不適合出任促轉會主委,遭到圍剿。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該法也授予促轉會極大權力,被調查機關、團體或個人不得藉故規避、拒絕或妨礙調查,違反者將受懲罰。
因此,在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的首要工作,應該是面向大眾、帶領議題、喚起對威權歷史記憶與關心。第六條進行平復司法不法時「識別加害者並追究其責任」,要求促轉會追究加害體系及加害者的立法意旨相當明確。
促轉會若真的常設化,不僅與既存的檔案局、國史館、人權館等功能重覆,政府組織疊床架屋不說,不啻宣告我國轉型正義工作永遠還在路上,那就真的成了「台灣奇蹟」了。據筆者所接觸,一般民眾不說、即使是知識份子都對轉型正義概念十分陌生。這是各國真相和解委員會常進行的模式,促轉會應效法以求發揮能量,做為跨出同溫層的重要步驟。但至目前為止,促轉會有關林宅血案、陳文成案的調查,都未有效行使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追究加害體系與加害者的工作亟待加強。
民主轉型過程中蔣經國、李登輝扮演重要角色,增加功過論定的難度。首先,主動面對社會大眾,引領議題,喚起民眾對轉型正義的關心。
文:陳翠蓮(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2016年,蔡英文以「落實轉型正義」作為五大政見之一贏得總統大選。《促轉條例》所交付的四大任務都可規劃成重要主題:台灣各縣市有哪些重要的政治案件?威權體制如何利用人性?不同族群的受害情形有何異同?共產黨員可以除罪化嗎?蔣介石在白色恐怖中扮演甚麼角色?人們為何成為共犯?線民檔案應該公開嗎?威權統治對台灣社會造成何種傷害與影響?社會和解可能達成嗎?透過公聽會、論壇、電視轉播、專題節目、新型態媒體做為媒介,強力傳送給全國民眾、以達共知共感。
近來因促轉會延長任期,出現一些似是而非的主張,有待釐清。而促轉會正副主委長期出缺,蔡政府不予補正程序,僅由立委護航通過預算,都使該會正當性大大受到傷害。
12月,作為獨立機關的促轉會主張三軍儀隊撤離中正紀念堂,蔡英文總統竟然表示「不是促轉會說了算」,公然掌臉,促轉會默然無聲,此後趨於低調。民進黨政府考量增多,不但促轉會主委人選引起爭議,副主委張天欽將選戰與「除垢」關連的談話,更掀起滔天巨浪,重創該會形象。其二,民進黨立委醞釀提案,主張將促轉會常設化,聽聞該會有部分成員興致勃勃支持此一方向。蔡英文政府執政之初,2016年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成立,以密集舉行公聽會的方式,調查國民黨不當黨產、婦聯會、救國團,運作得虎虎生風。
台灣未在民主化初期著手轉型正義工作,長期延宕之下,社會大眾對威權統治失去記憶,對轉型正義缺乏關心。這些因素所造成過去與現在的糾結,正是台灣當前民主困境的主要原因。
2017年又通過法律處理黨職併公職退休金問題,一時之間,引起社會極大關注,認為蔡政府將大刀闊斧推動轉型正義工作。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迄今倏忽又過二十年,威權遺緒與新生民主已混雜交織,盤根錯節。
其次,《促轉條例》第四條規定真相調查時,必須「釐清壓迫體制加害者及參與者責任」。各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都是任務型機構,促轉會性質與之相同,目標在使政府各部門與社會大眾合力實踐轉型正義工作。